《1》
自从前几日顶着烈阳外出吃火锅,那种爽快酣畅的味觉快乐就一直久久不散,吃一次没能解馋,反倒有了上瘾的不妙感觉。
饿,吃点充饥的食物便顶事,可馋,却不是腹内的饱胀能够轻易打消的。
或许是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
这不,李麻花大手一挥,带着食材款款而来,约好的几个朋友有的带了汤料,有的带了生猛至极的海鲜,有的自觉带了翠绿惹眼的青菜。
村姑陈摸摸鼻子,去茶桌前炮制清茶解腻,正好搭配红油躁动的麻辣火锅。
厨房那头,汤底的白烟渺渺,鲜辣生香的火锅开始咕噜噜冒开;茶桌这边,随手泡里的沸水也跟着响动,温杯烫盏,春寿眉的干茶香飘逸暖香。
喜滋滋地端起几杯茶前往餐桌,可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的不仅是火锅,还有“沸水泡茶不好”这种老生常谈的后台留言。
“茶怎么能用沸水冲泡呢?烫嘴!”茶友如是说。
在村姑陈大胆提出沸水泡茶后,也不知道是踩到谁的利益,各种五花八门的借口层出不穷的出现在私信评论,有说泡茶用沸水烫坏茶叶的,有说沸水泡茶不耐泡的,一一驳斥过后,今天连“烫嘴”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都开始出现。
烫嘴?怎么可能!沸水泡茶,茶汤当然放凉一点再喝,又不是让人喝沸腾的茶汤。
更何况除了茶叶,这世上用到沸水的食材多了去了,这火锅烫菜,哪一样不要滚水下锅,大家不是照样吃得很欢快?铁锅小炒,温度还不止100°度,这种逻辑,岂不是所有煮熟的东西都烫嘴,都不能吃?
沸水冲泡,茶汤倾洒,这落入品茗杯中的白茶,早已经过了三重降温,且听细细说来。

《2》
沸水泡茶,不是沸水喝茶!
煮菜烫菜,这些被高温烹熟的食物,在落入口中之前,已经将满身热气消散了七七八八,有点常识的人,都不会把高温滚烫的食物直接塞进口腔,把自己烫的嗷嗷乱叫。
更不会有人因为熟食需要晾凉再吃,就放弃了它,选择吃凉菜生菜。菜类也便罢,肉类不用高温煮熟,以中国人的口味,很少有人能够作为天天的食谱。
吃菜是如此,喝茶亦是这种简单的道理。
沸水泡茶,是出于对泡好一杯茶的追求,但使用沸水,却不意味着必须趁着它滚烫将它一饮而尽。
且经历盖碗——公道杯——品茗杯这三道空间转移的茶汤,一身热度早已消散了不少。
曾经有人做过测试,从出汤到注入品茗杯,这短短的十来秒的时间,茶 汤已经从初沸时的100度,降到了60度左右,如果是冬天,凉得更快。如此温度的茶汤,只消凉个两分钟,便能入口了。
另外,盖碗作为一种釉质光滑,瓷质微薄的容器,散热的速度远比厚度更大的容器更快。
拿起一只盖碗,对着光线,好的盖碗,能看见隐隐的光线透过瓷器,给它带去温润的光泽。这样薄而透的质感,又是瓷质这种散热较快的质地,注定了小巧盖碗留不住温度。
若是闷泡白茶,碗内的沸水降温极快,白茶的丰厚物质释放得极不均匀,温水泡茶,茶汤中更多的水浸出物是茶多酚和咖啡碱,因此杯中便多了七分苦涩。
这也是盖碗不能闷泡白茶,煮茶壶却能在减少投茶量的情况下煮老白茶的缘由。
这时端起盖碗,茶汤快出落入公道杯,公道杯中的茶汤,因为公道杯是玻璃材质,散热性佳,达到了又一次散热的效果。
故而,茶汤落入公道杯和品茗杯,是两次热传导的过程。
热传导的实质,是由物质中大量的分子热运动互相撞击,而使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,或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过程。
这种物理常识,决定了玻璃杯变热,茶汤开始徐徐降温,再将茶汤一一分汤到品茗杯中,这最后一道热传导,将原本滚烫的茶汤安抚得温和。
如此三道步骤,茶汤早已变得温热,正是适合啜饮的温度。
即使没经过这多重步骤,倾倒而出的茶汤,凉一凉便可饮用。
沸水冲泡,能激发白茶的最好滋味,但沸饮茶汤或是温饮,却不会对已经成型的茶汤造成大的影响,何必钻进字眼,把“沸”字放大到极致,反倒烫了自己的唇舌?
《3》
不用沸水冲泡,好茶会变成什么模样?
用这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借口,其实只是为了逃避沸水泡茶,可若不用沸水泡茶,好好的白茶,会变成什么模样?
是苦、是涩、是香气寡淡、是汤水稀薄的模样。
正因为是好茶,才经不起温水泡茶这种折腾。
白茶的品质越高,蕴含在它叶片中的物质也就越丰厚,决定茶香的芳香醇类物质,也会更加饱足。
优质白茶中高、中、低沸点的芳香醇类物质,如果不是沸水冲泡,这些茶香便如同天使折翼——盖因温水中幽幽释放的中、低沸点的茶香,没有高沸点茶香的帮助,少了白茶最为鲜明的昂扬热烈。
那么沸水冲泡,是不是只有高沸点茶香?
错!沸水冲泡,随着辗转公道杯和品茗杯后茶汤的温度逐步下降,中、低沸点的芳香醇类物质也开始展露芬芳,散落杯中,清绝一杯。
而好白茶的丰厚物质,不仅体现在傲娇的茶香上,白茶的主要成味因子,来自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,茶叶的品质愈高,水浸出物的含量也就更高。
主鲜爽清甜的茶氨酸,主甜润动人的茶多糖和果胶,主苦的咖啡碱,主涩的茶多酚等等,这些都是白茶的水浸出物,唯有它们的比例平衡,白茶的甘清香活,才足以呈现。
而沸水的100度,便是帮助平衡这些浸出物比例的重点要素。
在沸水这种适宜的温度下,各类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是相仿的,能够稳中有序地融入茶汤,帮助汤水中的滋味达到一个美妙的平衡,于是茶汤清醇而不苦涩,甜润而不厚重,甘醇而不涩人。
而温水泡茶,对于这些丰厚物质的“吸引力”便没那么大了。
它们只会慢吞吞地融入茶汤,在快出水的情况下,茶汤单薄温凉,没有任何特殊的滋味。
若是苦恼于茶汤没有滋味的茶友选择闷泡,只会引出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,而茶氨酸、果胶等物质依旧不为温度所动,如此茶汤,只见苦涩,不见鲜爽清甜。
不用沸水冲泡,纵使有好茶在手,也泡不出一杯好茶。
《4》
有什么茶,不需要沸水冲泡?劣茶
当好茶因为温水冲泡而百般憋屈时,却有一些茶,在温水中如鱼得水,粉饰太平。
是那些产区不好、工艺不佳、储存不行的劣质白茶。
产区不好的白茶,在温光水气土都不行的产区成长,自然积累不下多少内质,这样的白茶,内质稀薄是原罪。
工艺不佳的白茶,在手艺不精或者懒怠的制茶师傅手下成茶,即使有再多的内物质,也因为渥堆或者高温烤干而渐渐消散,这样的白茶,不仅内质稀薄,还有渥堆发酵而变质的担忧。
储存不行的白茶,在大大咧咧的茶友手中储存,纵使原本的品质不错,也因为杂气、水汽、强光而消散内物质,加快发酵的程度,挥发茶香,这样的白茶,内质稀薄是必然,更有发霉的风险。
这三种“不行”,指向的同一后果,便是白茶的内质因为种种原因消散,变得稀薄。
这样的茶,便需要温水来遮遮羞,挡挡脸。
温水泡茶,是遮掩茶叶内质单薄的一种好手段。
即使闷泡,温水对上劣茶,也不会让茶汤变得更加稠苦,因为它们本身,已经失去了成味“苦涩”的大半物质,久久闷泡,也不过让它们稍稍有一点“茶味”罢了。
温水泡茶,更是因为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早已逃之夭夭。
温水泡,才能勉强让茶叶中的幽微低沸点茶香释放而出,用这单薄的香气纱衣“黄袍加身”,似乎就能稍微遮掩自己贫瘠的内在。
这般冲泡而出的劣茶,巧妙地避开了劣茶的些许杂味和霉味,硬生生地榨干茶叶中的最后一丝滋味,这样勉强而为的冲泡,只能持续一两冲,根本比不上高山白茶的耐泡程度。
不需要沸水冲泡的白茶,剥开它们被层层粉饰的外衣,内在的单薄,也只有温水勉强与之相对了。
《5》
为什么总有沸水泡茶不行的借口?
剖析茶叶内质,其实不敢用沸水冲泡的,只有那些隐忧层层的劣茶。
那么,努力传播“沸水泡茶不行”的言论,也必然就是为了掩盖自己喝劣茶卖劣茶的真相。
是那些被触碰冒犯到利益的劣茶茶商,被踩中了痛脚,于是拼命转移借口;也是那些不小心买到劣茶的茶友,心怀侥幸,于是顺着茶商的口风,拼命拉踩经得起沸水冲泡的好茶。
一开始的借口“烫坏茶叶”,却不曾想真正的好茶,怎会惧怕沸水的这一点温度,倒不如说正因为沸水的温度,才能有好白茶茶香缥缈,滋味醇和的面貌。
而后的借口,抨击沸水泡茶,是“煮青菜”。这样的说辞,已经开始目空一切,全然忽略了茶叶的工艺,鲜嫩菜叶和经得起时间陈放的白茶,又怎么能一概而论?
今日的借口,“沸水泡茶烫嘴”,已经开始有了无赖的趋势。
沸水冲泡烫嘴,只怕烫的是某些茶商焦灼的内心!
也是,这些产区平平的白茶,原本能靠着温水冲泡推销贩卖,如今却被沸水冲泡的试金石识破,钱难赚,可不就恨极了说出真话的那些人么。
而工艺不行的白茶,内质令人堪忧,更是经不起长时间的存放,极其容易发酵霉变,如此白茶,却不能再诓骗一些茶友购买,可不就烂在自己手中?
可即使残酷,欺骗便是欺骗。
推销劣茶便罢,有些茶商打着的可是好茶需要温水泡的旗号,被长时间蒙蔽的茶友,只能久久地将劣茶的这点滋味认成白茶的模样,好茶的委屈,又有谁知?
只有真正了解好茶需要的冲泡方式和条件,他日买茶,才能破妄识清,不再上当。
《6》
当沸水成就茶香和滋味,滚烫啜饮,或者温热轻抿,是茶友自身的选择。
沸水只是将好茶呈现在诸君面前,却并未强迫每一个人都要在它滚烫的时候一饮而尽。
好茶,并不会这么不近人情。
不近人情的,只有那些沸水冲泡不出滋味,温水闷泡才有三分茶味的劣茶,劣茶胁迫着每一个冲泡它们的茶友,只能选择温水,只能选择闷泡。
被劣茶挡住了前方的美妙风景,亦被茶商捂住双耳的茶友,只有奋力剥开束缚,才能感受到一杯好的白茶,是如何稠滑绵软,又是如何清香纯净。
好茶不言,只因它润物无声,无需争辩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白茶网 » 福鼎白茶100°C沸水温冲泡品质如何控制